您的當前位置: 典藏網 > 收藏熱點 > 十分鐘讀懂人民幣冠號的真正含義

十分鐘讀懂人民幣冠號的真正含義

作者:典藏網 發(fā)布于 2016-07-27 01:29:29 瀏覽 960 次

最近很多朋友問我人民幣中的“二冠”、“四冠”是什么意思?希望通過這篇通俗易懂的文章,讓你學會人民幣收藏中最基本的知識。

 

 

一、入門篇

在大多數情況下,人民幣紙幣的號碼都是由“冠字”和“序列號”兩部分組成,冠字實際就是起著批號的作用,序列號即是批號內的量。因此,人民幣紙幣的冠號,其基本功能就是和后面跟著的數字編號一起,用來記錄紙幣發(fā)行的批號和順序。而每一張紙幣的“冠號+序列號”組成的號碼,都是唯一的。

 

迄今為止,中國人民銀行共發(fā)行過五套人民幣紙幣,如果你有留意,就會發(fā)現一個現象:第一、二、三套人民幣的冠字都是采用羅馬數字,第四、五套人民幣則改用漢語拼音字母。

 

冠號是兩個或三個羅馬數字的,俗稱為“二羅”或“三羅”

例如前三套的冠號均使用兩個或三個不同的羅馬數字(Ⅰ、Ⅱ、Ⅲ、Ⅳ等)。到了第四套人民幣,冠字改為兩位漢語拼音字母組成,漢語拼音字母一共有26個。為了便于冠字組成,第四套人民幣使用了除V外的25個字母,用這25個字母橫、豎劃成坐標,可構成9個區(qū)625個不同的冠字號。第四套人民幣冠字是按區(qū)印刷發(fā)行的,人民幣冠字收藏者就將這9個區(qū)稱為9個大組,并根據每個大組的投放先后順序稱之為第一、第二大組等。

 

例子:隨便找一張人民幣看看,開頭的羅馬數字或字母,如:Ⅶ Ⅲ123456789 或 XC123456789,其中 Ⅶ Ⅲ 或 ⅩC 就是通常意義上的“冠號”啦 。

 

又如第三版人民幣的冠號由三個羅馬數字組成排列。羅馬數字的含義你知道嗎?分別是:Ⅰ=1,Ⅱ=2,Ⅲ=3,Ⅳ=4,Ⅴ=5,Ⅵ=6,Ⅶ=7,Ⅷ=8,Ⅸ=9,Ⅹ=0。每一組由三個字母組合而成,如123組就由123,132,213,231,312,321六個冠號構成,稱之為“一組”。

 

值得一提的是,并非所有人民幣紙幣都有完整的號碼,例如早期發(fā)行的分幣就只有冠號而沒有序列號,市場上習慣稱這種分幣為“無號”或“短號”。

 

2010年12月,第五套人民幣紙幣的冠字號碼排列方式作出了調整,以"A0A0000001"方式進行排列,這種"新版本"的冠字號碼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收到過,例如“F1A2009999”,當中的F1A,我們依然稱之為“3字冠”或“3冠”(但這種形式就不能稱之為“三羅”了)。

 

什么是補號?

鈔票在印制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次品及廢品,為了便于生產和統(tǒng)計,因此,每個印鈔廠在印制分配的某個大組某個券種時,都預先設定某一個冠字,預先印刷好后,作為替補在印制其他冠字過程中替換出來的不合格產品,這個預先設定的冠字票券就稱為“補票”,補票的冠號被稱為“補號”。 一般來講,補票的印刷數量沒有普通號的多,有些冠號的補票極其難找。補號需要通過時間的驗證,確定其存世量和價值。

 

小結:收藏研究冠號,不但非常耗費時間、精力,而且非常燒錢,例如要收集人民幣百元鈔的所有冠號,得花多少錢你有算過嗎?很多冠號都不是按面值價能得到的,為了收集到所缺的號碼,往往得花高價甚至N倍的代價購買。因此,小C建議剛玩冠號收藏的朋友,一定要量力而為,最重要的是堅持!